- 发布人:qzxx
- 时间:2023-05-25
- 点击:858
- 来源: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特殊教育改革试点校和融合教育试点校遴选培育工作的通知》及《泉州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精神,进一步提高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水平,2023年5月23日,由泉州市教育局主办的泉州市特殊教育融合普惠发展之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研训在我校举行。泉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科曾志安科长、泉州师范学院曾雅茹教授、泉州市教科所刘德华副所长、福州星语学校杨福校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市教育局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科工作人员,各县(区、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初幼教科负责人,全市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教教研员,省、市级融合教育试点校(园)的校长(园长),市级随班就读基地校校长及融合教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研训前,泉州市教育局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科曾志安科长作了“推进我市孤独症融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专题讲话。他简要介绍了我市开展融合教育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今后的融合教育推进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抓住“建好资源教室、培育试点校人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三个关键点。二是搭好融合教育三条生命线:即搭好师生结对的爱心线,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搭好家校协同的团结线,构建良好互动模式;搭好校际帮扶友谊线,同频共振,凸显泉州融合教育特色。三是聚好融合教育课程研发力、课堂研讨力,课题研究力等三个生长力。共同关爱孤独症儿童,为融合教育内涵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研训采取线下研训+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以“融合?融活?融和”为主题,分为“讲座交流、展示观摩、点评研讨”三个环节开展活动。
环节一:分享交流,融合思行以致远
今年是泉州市特殊教育融合普惠发展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基地校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年,大家围绕“推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与资源教室建设”展开研讨和交流。
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德华副所长作了《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的建设与使用指导》的专题讲座。刘副所长详细介绍了国家、省、市有关资源教室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及我市资源教室建设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围绕资源教室的定义、资源教室的功能和资源教师的工作展开详细论述,并一一例举。指出我市目前资源教室标准化建设存在师资不足,鉴定材料及相关材料不够规范,教室设置、布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五点针对性建议,一是健全管理制度,二是科学确定教学对象,三是合理的教育安置与恰适的转衔服务,四是以生为本,提供优质教育,五是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隐私。做到面向每一名学生,教好每一名学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研而思行方能致远。”随后,4名代表就各自县区或学校在融合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南安市教育局陈心宁副局长以《多维拓展空间,呵护星星孩子》为题对南安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他先是简要介绍了南安孤独症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六个方面介绍南安市在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全省首创的“特殊教育云端学校”以及“院校家”三级联动的康教融合模式,在实现线上远程教学和线下康复服务的同时,通过联盟共建将泉州师院特殊教育学院优质资源链接到南安市特教学校和孤独症送教对象家庭,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辅导,加强了孤独症儿童的专业干预。
晋江市安海镇水头小学俞彬校长以《探索多维融合,践行有爱教育》为题,重点介绍了该校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情绪、学习等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工作中的亮点--“五阶段五融合”。五阶段指的是起始架构评估阶段,量身定制计划阶段,融合教育的推进阶段,个人综合评估阶段和动态有效反馈阶段;五融合指课程融合、师资融合、活动融合、社会融合、家校融合五个维度的教育融合。
晋江市内坑镇三民中心小学袁微老师带来了题为《悦纳共融,静候花开》的讲座。她从学校行政支持、环境与设施支持、教师支持、课程支持以及家长支持等方面阐述了该校在融合教育工作的做法,并从学校、教师家长、课程与教学、环境方面为下一阶段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教育发展策略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我校附设的泉州市培蕾实验幼儿园是我市首批被确认的“福建省融合教育试点园”之一,陈炜华园长以《聚焦支持体系,推进普特融合》为题,详细介绍了该园在普特幼儿融合教育方面的经验。培蕾实幼秉持“快乐融合、携手成长”的办园理念,聚力创新,按照普通幼儿园设施设备标准配置及特需幼儿的需求科学规划布局建设,从融入新理念的学园环境、设置结构化的班级环境、建设满足需求的资源教室三方面创设支持环境,满足各类特需幼儿的教育康复需求。通过师团队合力、普特共融、家园携手、多元互动,营造和谐氛围。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坚持保教并重,设置普特小团课、特需小组训及个别化训练等支持性课程,采用滚动资源课堂,探索出教育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渐进融合模式。立足每位幼儿需求,做到“一人一课表”,落实“一生一案”,让每位幼儿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福州市星语学校杨福校长作了《营造支持的环境,播撒希望的种子—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探索与实践》的专题讲座。福州市星语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内第一所以孤独症儿童为招生对象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杨校长在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从特殊儿童的界定及随班就读安置形式、走进融合对象之一“星星的孩子”、正确理解融合教育等方面展开专题讲座。讲座中,杨校长通过融合教育范例来展示如何实施融合教育,并通过互动研讨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设。与会人员犹如拨云见日,深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环节二:教学观摩,融活蕴美待花开
“道阻且艰,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融活在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中是让教育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活起来,激发内生动力,迸发创新活力。活,在思想,在理念;活,在教师,在课堂;活,也在孤独症儿童本身。
作为本次研训活动的重要环节,我校附设培蕾实验幼儿园的4位老师带来了4节精彩的融合教育展示课。
王珠兰老师进行了大班融合音乐活动《巡逻兵进行曲》的展示。她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将德育融合于美育,幼儿在习得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发展基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王雯昕老师的大班融合科学活动《拱桥的秘密》紧扣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操作开展科学实验,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温斐老师巧妙地利用绘本开展中班融合小团主题社会活动《天生一对》,通过配对操作、游戏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在不同事物中发现配对的理由,从而发现同伴的优点、互相欣赏,促进普特幼儿的交往互动。
刘方圆老师更关注学前幼儿的言语发展。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巧妙地结合热点“簪花围”,以《五颜六色的花》为主题设计了小班融合小团语言活动并进行展示。通过视频激趣、探知、互动等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花朵颜色的感知,提升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同时促进普特幼儿之间亲密互动。
环节三:且行且思,融和聚力向未来
和以至强,和以至远。融合教育的推进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的协作与创新。融合教育的“合”也是融和的“和”,就是要向善向上,聚集各方力量,让彼此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合和共生、互鉴共进。
在点评研讨环节,首先由我校附设幼儿园的四位执教教师围绕课堂中特殊需要幼儿获得的融合支持及融合教育的策略运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随后,泉州市教科所刘德华副所长、泉州师范学院曾雅茹教授对本次四节观摩课进行点评。刘副所长对本次研训活动的四节观摩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认为老师们专业素质很高,观摩课的活动设计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兴趣,活动过程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表现,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他也建议教师从行为矫正和幼小衔接的视角去关注孤独症幼儿融合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到“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
曾雅茹教授则从融合教育支持的角度对观摩课进行了点评。此外,她追根溯源,对融合教育的理论基础、发展脉络、评价等三个层面条分缕析,引导与会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设计、选择融合教育的支持,反思课堂中支持过度的现象。她认为“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如何使他们都得到平等的教育,这是我们教育的责任。融合教育是学校的问题,而非单独某个班级、某个老师的问题,要优先采用普通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发生变革。”
曾志安科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融合教育背后是教育,是所有教师应该做的事,而非仅是特殊教育老师的事。融合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敬畏课堂,在高端的专家引领下,以更开放的专业情怀,更务实地开展行动研究,打造朴实有效的融合课堂教育。
本次研训是对我市融合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小结,也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开创我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经验与参考。